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曹晖)11月3-4日,由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与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交流大会暨全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甘肃)大会”于甘肃省兰州市盛大召开。本届大会以“加强监管信息交流,共治食品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共享美好生活” 为主题。
在3日上午,国务院食安委食品安全专家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发表致辞。他认为,当前,我国食品产业的发展以及食品安全形势已然步入一个全新的起点,面临着新的格局与挑战。随着小康目标的实现,我国开启了新时代的建设征程,确立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发展目标以及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远景蓝图。然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速度,给食品生产领域带来了显著的压力,因此,面对新的形势食品安全如何内外兼顾,他在致辞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以下是致辞的部分内容:
在全球范围内,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无法忽视中国坚定的和平发展决心与迅猛的发展态势。当下,人民群众对于食品安全的认知以及对食品品质的追求较以往有了质的提升,已然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与水平,且在诸多方面已具备相当的了解程度。由此,当前我们所面临并亟待解决的问题相较于过去更为复杂多样,这既是国内民众对食品安全日益增长需求所带来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从事食品安全工作以及食品生产产业发展相关人员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同时,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在国际环境中,尽管我国秉持和平发展理念,但部分国家可能出于各种原因,并不乐见中国的崛起。
一方面,我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与部分国家既得利益者的心态存在冲突;另一方面,我国通过和平发展模式取得成功,这一事实与某些国家的传统发展模式形成鲜明对比,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其固有认知。在此背景下,我们对于食品健康发展以及食品安全形势的考量,需要具备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深度。
回顾前些年国内曾发生的一次重大事件,从当前视角审视,其影响或许并不足以耗费我们如此巨大的精力去应对,但彼时却对产业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冲击。此类事件警示我们,在食品安全领域,一旦未能有效防控系统性、区域性的大规模风险,其带来的损失将远超局部范围的影响。值得庆幸的是,自2010年至今,得益于各方的不懈努力,我国未发生系统性、全局性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基于此,为更好地应对当前形势,我们需在以下几个关键方面持续发力:
其一,筑牢根基。强化食品安全标准建设,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检验检测能力与风险分析能力等基础工作,切实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其二,健全制度。例如,进一步优化食品监督抽查制度,明确不同食品的监管力度与方式,如婴幼儿配方奶粉实施批批检查,而对于方便面等加工食品则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抽检频次等,并将这些制度向社会公开,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制度的完善,形成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
其三,立足科技创新。在当今全球化竞争格局下,无论我国社会制度如何,他国关注的焦点在于我国是否具备超越其发展水平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在食品领域,无论是种养殖环节,还是新产品研发、新工艺应用、新业态发展以及新配送模式的兴起等方面,均需各方齐心协力,共同推动科技创新,以应对未来发展的挑战,提升我国食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确保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