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浙江省系统食品安全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工作部署会暨网络餐饮安全治理现场会在杭州召开。拱墅区市场监管局作为杭州代表在会上交流工作经验。浙江省食药安办副主任、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姚画出席会议并讲话,浙江省、11个地市以及部分区、县(市)市场监管部门食品条线100余人参加。参会人员实地考察杭州市无堂食外卖聚集区样板——“膳小厨外卖厨房”、新天地网络无堂食外卖聚集区、浙江大学餐厅、东山弄农贸市场等地,杭州市食药安办副主任、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张洪阁陪同实地考察。
会议以“浙里食安”建设为总战略,聚焦菜篮子安全守护、校园食品、网络销售食品、网络餐饮食品、连锁餐饮企业食品、农村和集市食品、肉制品、食品添加剂等群众关心关切的八大重点领域部署专项整治工作。
推进“菜篮子安全守护”微改革
迭代制度机制。优化快检法检协同、溯源倒查等六项机制,升级农贸市场快检室运行等四大指南。聚焦基层买样难、报销难问题创新改革模式,推动快检阳性率提升。加快新技术运用。建设“浙食链”系统3.0版本,推广胶体金技术应用,加强快检人员技术培训。拓宽改革覆盖面。到2025年底农贸(批)市场改革覆盖率达到90%以上,生鲜门店纳管率达到95%以上,快检任务完成率达到95%以上。
推进校园食品安全治理
迭代智治系统。升级“浙江校园食安”系统,利用“AI+大数据”构建分级分类算法模型,动态调整学校食堂“四色码”,实施差异化监管。办好民生实事。升级800家中小学校食堂,中小学校食品安全量化等级A级达到60%以上。补齐短板漏洞。加大民办、技工等学校和食材采购等重点薄弱环节的监管,规范提升校园食材“阳光配送”企业200家。
推进网络销售食品安全治理
压实平台责任。组织开展体系评审,指导平台加强入网食品、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审查登记。创新网络抽检模式。实现省内直播带货头部主播抽检覆盖率100%,涉及网络销售的地产企业抽检覆盖率100%,多途径提升抽检靶向性。强化区域协同。探索建立网络食品长三角一体化抽检和风险预警交流处置网,强化网络销售食品监督抽检和风险研判。
推进网络餐饮食品安全治理
建立政企数据交换机制。实现与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入网商户信息的实时比对、校验、交互,严防严守“幽灵外卖”。构建政企协同治理模式。全面清理线上线下“一店多开”、取餐地址与证照地址不一致等情形。强化线上线下监管。严厉查处后厨脏乱差现象和鼠患等有害生物问题。创新组团式治理模式。打造“无堂食外卖”聚集区规范化样板。
推进连锁餐饮企业食品安全治理
全量排查建档。建立辖区内连锁餐饮企业总部和门店清单,落实连锁餐饮企业总部许可制度。健全管理制度。厘清连锁餐饮总部与门店权责关系,引导总部建立对门店的食品安全动态评价、准入和退出机制。推动体系建设。开展连锁餐饮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合法合规体系检查,推动连锁餐饮企业建立实施HACCP管理体系。
推进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和集市食品安全治理
健全监管服务机制。建立完善农村食品安全“两个责任”体系和治理工作机制,推动“浙食链”落地应用,指导服务乡村电商1000家。加强集市食品管理。建立事前报告核查、事中巡查指导、事后闭环处置的工作机制,指导监督展销会、庙会等举办方履行事先备案、审核审查和经营管理等主体责任。严打违法行为。结合“亮剑”以及节假日食品安全专项检查,严肃查处假冒、侵权、三无、劣质、超过保质期等违法情形。
推进肉制品质量安全专项治理
压实企业主责。督促肉制品企业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严格落实“日、周、月”自查制度。严格监督检查。加大对肉制品企业及其外租厂房、仓库等场所的检查力度,持续强化肉制品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对发现的问题“上查源头、下追流向、全链打击、形成闭环”。推动规范提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开展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引导全省肉制品行业升级标准体系、改进工艺水平、提升质量水平。
推进食品添加剂“两超一非”问题专项治理
严格食品添加剂生产。规范许可准入门槛,督促企业落实原辅料进货查验制度,加强生产过程监督检查,严禁企业违规添加。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督促指导企业落实新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要求,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和标签标注。严厉打击非法添加行为。加大对在食品中非法添加药品、非食用物质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对问题线索进行全要素排查、全环节检查、全链条查处。